大发快三官网

今天是,欢迎访问大发彩票-大发快三官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 大发快三官网 > 政务公开 > 应急管理 > 应急预案

关于印发《从化市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从国房字〔2011〕23号)

关于印发《从化市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从国房字〔2011〕23号)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11-06-13 09:16

大发快三官网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

    《从化市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向我局反映(联系电话:87967301)
                               
                               
从化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一一年五月三十

 

                       从化市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指导全市2011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及省市有关文件的精神结合我市近年来突发性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和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2010年降雨情况和地质灾害灾情概况

根据市气象台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市2010降水总量偏多,年总降雨量为2176.3毫米,比历年同期(1952.0mm)偏多约1成,主要集中在前汛期46月和后汛期的9月。全年出现9场暴雨,其中4场大暴雨,分别出现在57(大暴雨)和23日,62427日(大暴雨),72628日,93(大暴雨)、11日(大暴雨)和21日。由于降水呈现时段集中、频次高、强度大、分布不均匀等特点,使部分较稳定的地段也发生了地质灾害,预防难度大。

2010年我市共发生4宗小型崩塌地质灾害,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临时撤离转移群众约100人次,直接经济损失约50万元。自然因素(强降雨)为主诱发因素。

二、2011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汛期降雨趋势预测

据市气象台预测, 2011年全年降雨正常略偏少,汛期天气气候仍然复杂多变,局部灾害性天气比较突出。开汛期偏晚,大致在4月下旬,其中前汛期(46月)雨量正常略偏多,约为9001100毫米;后汛期(79月)雨量偏少,约为450600毫米。汛期内的降水分布不均,前汛期降水前少后多。降水集中期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局部性洪涝灾害。影响我市的热带气旋为35个,基本接近常年,可能有1个强度较强的热带气旋影响我市。首个影响的热带气旋可能出现在6月中旬,较常年偏早。最后一个影响的热带气旋可能出现在9月中旬,较常年偏早。

虽然预测我市2011年降雨正常略偏少,但降雨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降水集中期内(特别是汛期)容易发生局地强对流灾害天气。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天气气候的变化越来越复杂,各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出现更加频繁,必须警惕由此带来的气象灾害。

(二)工程活动情况分析

2011年,我市动工或计划动工项目有:

1、重点工程项目:大广高速公路、增从高速公路、佛清从高速公路等路网工程。

2、其他工程项目:侨鑫集团有限公司的国际会议中心、旅馆业、酒店及其配套设施工程项目,各房地产公司的商品住宅工程和从化流溪河岸堤整治工程项目等。

(三)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全市降雨趋势预测和工程建设活动情况,结合近年来我市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特点,2011年我市地质灾害总的趋势是:局部地区强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前汛期(46月),诱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频率可能比常年高;后汛期(79月)降水略偏少,应特别注意防范台风带来强降雨引发的群发性地质灾害。全市枯水期(1月~3月、1012月),由于降雨偏少,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应注意石灰岩分布区、软土分布区发生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特别要注意防范重大工程施工抽排地下水导致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地质灾害。

三、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一)重点防范时期

2011年,我市地质灾害汛期防范时期为4151015,重点防范时期为51930。汛期重点防治因台风暴雨引发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其他时段重点防范因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二)重点防治地区

一是坚持“看住四大地区”:1、可能发生边坡失稳及工程诱发地质灾害的地区;2、地质复杂、人口密集、工程活动强烈的地区;3、地形复杂、危险斜坡多的地区;4、可能产生小规模崩塌或因采矿诱发地质灾害的地区。

二是突出“四个重点保障对象”:1、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2、居民区危险斜坡;3、人口密集的城镇和学校;4、交通干线和自然人文景观等。

(三)重点防治隐患点

根据2010年市国土房管局会同广州市地质调查院(广州市地质环境监测站)的调查,全市已发现并记录在册的中型隐患点有9宗。在台风暴雨、连续降雨及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易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需加以重点防范。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防灾工作责任制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决贯彻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方针,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明确具体负责人,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领导到位、任务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将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实现监管方式从事后追究为主到事前监督为主的转变。各责任人必须上岗到位,认真履行职责,周密部署,靠前指挥,快速反应,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

市人民政府,各镇(街、园区、林场)人民政府(办事处、管委会)与隐患点监测人要通过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书,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违反规定或不落实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要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和行政责任。

(二)落实防治经费,加快实施地质灾害勘查治理工程

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和治理工程,是我省2011年着力抓好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广州市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省市有关文件的规定和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和领导,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投入保障机制,根据本地区财政状况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合理安排地质灾害调查、预防、应急处置和治理经费,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按质按量地完成当年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比上年度末在册数量减少不低于10%,其中搬迁治理威胁100人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不低于15%的任务

各镇(街、园区)人民政府(办事处、管委会)要主动会同有关部门,按上述任务目标,制定本辖区《年度地质灾害隐患点勘查治理和避险搬迁工程实施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工程质量,狠抓督促落实,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三)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从化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粤府〔200768号)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粤府〔200771号)要求,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防体系,确保形成“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地质灾害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尽快形成“政府统筹协调、群众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机制。要认真落实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报警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络的重要作用,通过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使处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做到“自我识别、自我监测、自我防范、自我预报、自我应急、自我救治”,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各镇(街、园区、林场)人民政府(办事处、管委会)应组织或指定一支抢险救灾应急队伍,以备担任突发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任务。

(四)加强监管,控制和减少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的管理,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三同时”制度;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审批新建住宅以及爆破、削坡、抽排地下水和从事其它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防止山区城镇建设、农村建房和山体过度开发引发地质灾害。依法加强对各类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及地下水开发利用项目的监管,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人为活动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

(五)加强协作,建立协同联动机制

各镇(街、园区、林场)人民政府(办事处、管委会)以及国土、财政、民政、教育、水利、交通、公安、水务、气象、建设等部门,要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沟通与合作,互通情报,确保市、镇(街、园区、林场)、村(社)三级之间信息畅通,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迅速准确,确保全市汛期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预警预报和防灾工作信息畅通。

(六)加大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张贴宣传画、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等方式,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宣传力度,普及地质灾害基本知识,做到地质灾害预防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地质灾害的处置能力。

五、地质灾害监测预防与应急处置责任

按照“政府领导、部门联动、属地负责”的原则,地质灾害监测预防与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分工如下:

(一)对于威胁居民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当地镇(街、园区、林场)人民政府(办事处、管委会)负责组织监测预防和险情处置工作。

(二)对于威胁学校、公路、矿山、水利、电力等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市教育局、交通局、国土房管局、水务局、供电局等部门负责组织监测预防和险情应急处置。

(三)对于风景旅游区内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由景区主管单位负责组织监测预防和险情处置工作。

(四)对于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工程建设项目,在建设主管部门的协调和监督下,由工程建设单位负责组织监测预防和险情处置工作。

汛期前,各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对潜在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好汛期经常性监测预防和值班安排,落实防灾、避灾、救灾的组织机构、资金和物资储备,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一方平安。

 

    附件:1各镇(街、园区、林场)人民政府(办事处、管委会)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及2011年治理任务

     2从化市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及监测预防责任人一览表

 

 附件1

 

各镇(街、园区、林场)人民政府(办事处、管委会)

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及2011年治理任务

序号

区域

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宗)

2011年治理任务(宗)

治理责任人

1

良口镇

95

10

良口镇政府

2

吕田镇

35

4

吕田镇政府

3

鳌头镇

38

4

鳌头镇政府

4

温泉镇

8

1

温泉镇政府

5

太平镇

7

1

太平镇政府

6

江埔街

7

1

江埔街道办

7

明珠工业园

1

1

明珠工业园管委会

8

流溪河林场

15

2

流溪河林场

9

大岭山林场

3

1

大岭山林场

 

 

 附件2

 

从化市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及监测预防责任人一览表

序号

     

灾害种类

规模

监测预防责任人

1

温泉镇龙新村水口一社

崩塌

中型

温泉镇政府及龙新村负责人

2

良口镇锦村瓦坑社

崩塌滑坡

中型

良口镇政府及锦村负责人

3

良口镇胜塘村一社(文竹窝、黄灿新、邓阳春)

崩塌滑坡

中型

良口镇政府及胜塘村负责人

4

良口镇联群二社

崩塌滑坡

中型

良口镇政府及联群村负责人

5

鳌头镇山心村高丰(高社明背后)

崩塌

中型

鳌头镇政府及山心村负责人

6

吕田镇鱼洞村二社(罗发波)

滑坡

中型

吕田镇政府及鱼洞村负责人

7

吕田镇小杉村南山社(邹明清)

地面沉降

中型

吕田镇政府及小杉村负责人

8

江埔街和睦村大岭围

崩塌

中型

江埔街道办及和睦村负责人

9

江埔街海塱村大灶佛边坡(G105国道旁)

崩塌

中型

江埔街道办及海塱村负责人

 

 

 

主题词:城乡建设  地质灾害  方案  通知

  抄送:郭清和市长、王建新常务副市长、刘宗静副市长。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从化市委办、人大常委会办、市府办、政协办、纪委办、应急办。

  从化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办公室    2011年5月30印发

返回顶部打印页面关闭本页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关闭

返回顶部